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Biomatics, Gene Ontology(基因本体)
    [返回]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生物信息学 』 → 我国生物芯片短期暴利不现实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4529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我国生物芯片短期暴利不现实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admi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头衔:W3China站长
      等级:计算机硕士学位(管理员)
      文章:5255
      积分:18407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3/10/5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兴趣:
    * XML相关技术
    * 资料收集
    * Ontology Engineering
    * Web架构
    * SW Implementation
    给admi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个人资料 搜索admin在『 生物信息学 』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dmin  访问admin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admin的博客楼主
    发贴心情 我国生物芯片短期暴利不现实 


    我国生物芯片短期暴利不现实            


    发信人: palomino (~快马加鞭~), 信区: Bioinformatics
    标  题: 我国生物芯片短期暴利不现实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3月14日15:57:05 星期四), 转信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物芯片似乎已家喻户晓。不过,虽然在2000年和2001年曾经有
    几家从事生物芯片研发的单位声称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某种或
    某几种疾病的生物芯片的新药证书,但从医院或新药开发单位等生物芯片潜在用户
    的使用情况来看,正式开始使用生物芯片的用户却了了无几。

    生物芯片融合多学科技术

    从生物芯片的技术特征来看,它是在面积不大的固体基片表面上有序地点阵排列数
    量很多的、携带生物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并将这些信号分子固定在基片上,然后通过
    精确点样,将待检测的样品分别点在不同的、固定有信号分子的基片位点上,随即
    通过特定的仪器检测样品分子与信号分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结果,从而达到检
    测样品特性的目的。

    制备过程中,信号分子必须精确定位,并保证信号分子之间不产生化学干扰;同时
    ,所选择的基片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不能与信号分子或样品之间产生化学
    干扰。检测过程中,样品中待检测的目标分子需富集起来才能达到检测样品的最终
    目标。

    可见,生物芯片技术融合了核酸化学、蛋白质化学、生物信息学、微机电技术以及
    光化学、电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技术难度大,要求的技术水平也很高,是名副
    其实的高科技生物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仍在发展中

    生物芯片可以从固定的信号分子的不同来分类,包括DNA芯片或基因芯片、蛋白质
    芯片。其本质特点就是它的高通量性,这体现在,它每次可以对样品的几百、几千
    个生物学特性进行同时检测。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筛选
    、农作物的良种选育、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监测、国防、航天等许多领
    域。

    不过,与其他检测技术一样,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依赖于作为信号分子的不同生
    物大分子的生物学特性的发现,以及能够检测出样品与信号分子之间特异性化学反
    应的不同检测方法的发展。如果找不到足够数量的信号分子来检测某一类生物样品
    ,则生物芯片的高通量性就无法发挥出来。同时,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还依赖于配
    套的检测仪器的方法学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生物芯片的灵敏度和准确
    度。

    此外,虽然理论上生物芯片用于医学临床检测可以同时对患者样品的多种疾病的可
    能性进行检测,但是,除体检外,一般的病人就医都是因为出现了某种症状以后才
    到医院诊治,而医生通过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询问,已经可以初步判断病人所患疾病
    的类型,因此,医生要求病人进行的临床检测是有目的性、方向性的,不需要对无
    关的疾病的可能性进行检测,否则,就可能是一种功能浪费。因此,国内从事生物
    芯片研发的机构所宣传的,可以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在短期内产生大规模经济效益的
    临床检测生物芯片的市场基础,有可能是脆弱的。

    中国的生物芯片研发

    目前国内从事生物芯片研发的热点地区主要有4个:一是北京,以清华大学程京教
    授为代表;二是上海,以复旦大学的毛裕民教授教授为代表;三是西安,以解放军
    第四军医大学阎小君教授为代表;四是广州,以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马文教授为
    代表。这4个热点地区除上述4位教授所在单位在研制生物芯片外,同城的其他科研
    单位也有在进行生物芯片研发的,如北京的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王升起教授率
    领的科研团队也在从事生物芯片的开发,并且已经与深圳益生堂生物工程公司开展
    了产业化合作。同时,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院所有不少也在进行生物芯片的开发工
    作。粗略估计,在全国范围内涉足生物芯片研发的单位不下二十家。

    就目前国内企业对生物芯片技术的投资情况来看:星湖科技(600866)投资于复旦
    大学毛裕民教授创办的联合基因公司;苏常柴(000570)则以东南大学吴健雄实验
    室为技术依托;复星实业(600196)新组建的上海复星生物医药研究院有上海医大
    背景,也在从事生物芯片的开发;此外,西安高科实业股份公司也投资创建了自己
    的基因生命科技分公司,并已开发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生物芯片。

    笔者认为,投资机构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那种在短期内想从生物芯片产业掘得
    爆发性巨大收益的设想是不太现实的。而具有长线眼光的机构在未来可能会分享到
    生物芯片产业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
                               .-.
                              (. .)__,')
                              / V      )
                        ()    \  (   \/
                      <)-`\()  `._`._ \
                        <).>=====<<==`'====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2.105.14.57]


       收藏   分享  
    顶(0)
      




    ----------------------------------------------

    -----------------------------------------------

    第十二章第一节《用ROR创建面向资源的服务》
    第十二章第二节《用Restlet创建面向资源的服务》
    第三章《REST式服务有什么不同》
    InfoQ SOA首席编辑胡键评《RESTful Web Services中文版》
    [InfoQ文章]解答有关REST的十点疑惑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9/23 2:05: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生物信息学 』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oogle AdSense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5/1/14 16:50:18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修改tag | 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074.2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