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理论计算机科学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64) ---- 计算机科学导论前言:逻辑的引擎[原创]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64&rootid=&id=68088) |
-- 作者:chzhuang -- 发布时间:10/10/2008 5:28:00 PM -- 计算机科学导论前言:逻辑的引擎[原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 庄朝晖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361005,厦门) ... 当然,逻辑也是科学的基石和立柱。你看,现代学科都要加上“-logy”的后缀。 ... 德国思想家莱布尼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与牛顿分别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后世使用的微积分主要使用莱布尼兹的符号; ... 他开创的数理逻辑对上世纪的科学和哲学两大领域都有重大影响。一方面,顺着罗素,希尔伯特,哥德尔,计算机之父图灵机,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这个方向,他开创的数理逻辑思想被广泛用到计算机科学,被广泛用到人工智能和程序证明。另一方面,顺着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普特南这个方向,他开创的数理逻辑及概念分析法发展成分析哲学。而分析哲学,是当前西方哲学的主流方向之一。 ... 如果说弗雷格是数理逻辑的开山祖师,那么罗素就是数理逻辑的集大成者。罗素继续弗雷格的逻辑主义,想把数学归结到逻辑上。然后,他自己提出的罗素悖论使这一努力失败。 ... 布劳维尔:荷兰数学,自立门户,提出了直觉主义思想,反对康托尔集合,认为罗素悖论是根源于非构造性的数学,强调构造性证明,反对基于无穷集的排中律。 ...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希尔伯特 ... 继1900在数学家大会上提出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后,1904年,希尔伯特在数学家大会上又提出一个证明算术无矛盾性的思路。 ... 哥德尔的工作揭示了有些问题是不可通过有限的步骤得以证明的,那么什么问题是可以通过有限的步骤证明的?沿着这个问题,哥德尔的很多工作,被应用到了可计算性的研究。什么是可以有穷证明的,从可计算性的角度来说对应于,什么是可以计算的。 ... 它由一个控制器和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工作带组成:工作带起着存储器的作用,它被划分为无穷多个可写可擦的方格。控制器则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控制带有一个读写头,读写头可以读出当前方格内的符号,然后根据预先设计的状态转换指令,选择改写或抹去这一符号,然后选择往左移一格,往右移一格或者不移动,并进入下一个状态。当状态转换到停机状态,则停止运行。 ... 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以图灵为名的“图灵奖”,用于表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图灵奖的得主有: Ken Thompson ,Dennis M. Ritchie, Minsky,“人工智能之父”McCarthy,Dijkstra,Knuth,Backus,Floyd,Hoare,Codd,Cook,Thompson,Wirth,姚期智,RSA三人,“互联网之父”Cerf和Kahn…… 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 休谟认为:“说到过去的经验那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所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的报告,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但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相上相似的别的物象;则正是我所欲坚持的一个问题。”他认为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不可证明,宣称这类推理只是一种心理“习惯”。 归纳的局限
|
-- 作者:chzhuang -- 发布时间:10/13/2008 11:14:00 PM -- 一、算法(Algorithm) ...解决问题的大致流程:分析问题 确定算法 选择语言并编码 调试运行 解决问题 ... 所谓算法是对计算过程步骤(或状态的一种刻划),是计算方法的一种能行实现方式。 ...(Knuth对算法的定义)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此外,算法的规则序列须满足如下五个条件: ...算法设计的要求 ...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 ...算法的程序流程图描述 ...73年 他们再次合作,用C重写了Unix 2、C 语言程序的结构示例 #include<stdio.h> ...记gcd(x,y)为x与y的最大公因数。 ...根据以上性质,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算法: 上机环境(VC++ 6.0)简介 上机环境( VC++ 6.0 )简介 |
-- 作者:wealk -- 发布时间:10/27/2008 11:54:00 PM -- 好文 可是后面部分有点急了 |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78.125ms |